一、制定背景和依據
背景:金寨縣義務教育已實現基本均衡,但城鄉、校際間仍存在教育質量差異,無法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此次以系統性改革為抓手,通過精準施策推動金寨縣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為縣域教育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依據:根據教育部《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教督〔2017〕6號)、安徽省《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實施細則》(皖教督〔2018〕8號)等文件精神及規定,結合金寨縣城鎮化推進、學齡人口變化及教育資源配置現狀。
二、制定意義和總體考慮
意義:促進城鄉教育公平,縮小校際差距;提升教育質量,推動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保障特殊群體受教育權益,增強群眾教育獲得感。
總體考慮:以硬件建設為基礎,優化學校布局和資源配置;以師資均衡為核心,深化教師管理體制改革;以教育質量為導向,推進“雙減”和五育融合;以財政投入為保障,確保教育經費穩定增長。
三、研判和起草過程
對照國家和省級評估標準,分析縣域內教育資源分布、師資缺口、特殊群體教育需求等現狀。由金寨縣教育局牽頭起草《金寨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2024年12月25日,組織召開座談會,縣教育局、縣財政局、縣規劃中心、縣市場監管局、縣編辦等相關部門對上述方案開展論證與修改。2025年1月22日至2月21日,經論證后的方案,在金寨縣政府網站面向社會和公眾廣泛征集意見,征求意見時間為30天。縣教育局結合相關部門和群眾反饋意見進行建議,3月12日,形成《金寨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實施方案(送審稿)》,報縣司法局進行合法性審查,按照審查結果進行修改。3月31日,經金寨縣十八屆人民政府第41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金寨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實施方案》正式印發,自2025年4月8日起實施。
四、工作目標
1.硬件達標:消除“大校額”(小學≤2000人,初中≤2500人)和“大班額”(小學≤45人/班,初中≤50人/班);生均教學用房、運動場館面積、教學儀器設備值等全面達標。
2.師資均衡:教師持證率100%,骨干教師比例達標(小學每百名學生≥1人);教師年交流比例≥10%,骨干教師占比≥20%。
3.質量提升:初中三年鞏固率≥98%,學生學業水平達國家監測Ⅲ級以上;殘疾兒童入學率≥97%,隨遷子女公辦就讀比例≥85%。
4.社會認可:群眾滿意度和社會認可度顯著提升。
五、主要內容
任務 |
舉措 |
具體內容 |
一、加強基層基礎建設 |
1.優化學校布局 |
根據城鎮化進程和人口變化,科學規劃學校布點,重點緩解城區入學壓力,新建、擴建配套學校,嚴控學校規模。 |
2.落實標準化建設 |
按《安徽省辦學基本標準》,補齊薄弱校短板,確保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小學≥2000元、初中≥2500元)、網絡多媒體教室(小學每百生≥2.3間)等達標,每12個班配備音樂(≥96㎡)、美術(≥90㎡)專用教室。 |
|
3.完善教育信息化 |
推廣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和“皖教云”,建立資源共享機制,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差異化教學,縮小城鄉信息化差距。 |
|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
1.配齊師資 |
按編制補充緊缺學科教師,確保高學歷教師比例(小學每百生≥4.2人、初中≥5.3人),體育、藝術教師配備達標(每百生≥0.9人)。 |
2.推動管理改革 |
深化“縣管校聘”,統籌編制分配,推動優秀教師城鄉流動(年交流比例≥10%),骨干教師優先支援農村。 |
|
3.提高教師素質 |
落實“國培計劃”,確保教師5年360學時培訓完成率100%,強化信息化教學能力,實施學歷提升計劃。 |
|
4.完善教師待遇保障 |
健全工資長效聯動機制,保障教師工資不低于本縣公務員工資平均水平 |
|
三、加強教育教學管理 |
1.規范辦學 |
嚴格執行“劃片招生、就近免試”,民辦校招生計劃受控,省級示范高中85%名額定向分配到農村初中。 |
2.落實“幸福評價”體系 |
委托第三方開發本土化評價模型,從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等多維度評估學生成長,替代傳統單一成績評價。 |
|
3.落實“五大行動” |
德育鑄魂,推進“紅苗工程”,加強紅色教育;智育提質,深化課程改革,鞏固“雙減”成果;體教融合,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常態化開展縣校體育競賽;美育熏陶,全員參與藝術展演,掌握至少1項藝術技能;勞動育人,開足勞動課程,每年學會1-2項生活技能。 |
|
四、加強特殊群眾受教育保障 |
1.保障外來務工子女教育 |
將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納入城鎮發展規劃,完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確保全縣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不低于85%。 |
2.健全留守兒童關愛服務 |
建立家庭、政府、學校盡職盡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體系,著力構建“家校社”共同關心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教育網絡 |
|
3.保障殘疾兒童教育 |
落實以特殊教育學校為主體,以隨班就讀為重點,以送教上門為重要補充的“三殘”兒童入學保障體系,確保全縣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7%。 |
|
五、加強財政經費保障 |
1.保障義務教育經費投入 |
確保義務教育經費逐年只增不減。對在校生不足100人的小規模義務教育學校和教學點,按100人核定公用經費補助,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不低于6000元。 |
2.強化教育資助和幫扶 |
完善幫扶制度,完善聯控聯保機制、動態監測機制,嚴格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確保應免盡免、應補盡補。 |
|
六、加強教育要素兜底保障 |
1.重視校園安全 |
健全預警機制,完善應急預案,常態化開展隱患排查,抓好消防防火、道路交通、心理健康、食品安全、安防建設、防溺水、防電信詐騙、防校園欺凌等工作。 |
2.提高社會認可度 |
組織開展教育改革成效問卷調查,提升群眾獲得感和社會認可度。 |
六、創新舉措
1.“幸福評價”體系:委托第三方開發本土化評價模型,打破傳統教育質量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五育融合“五大行動”:突出紅色教育(“紅苗工程”)、體教融合(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勞動育人等。
3.教師管理改革:推行“縣管校聘”,骨干教師流動傾斜農村,激發教師隊伍活力。
4.信息化賦能教育:推廣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利用人工智能推動差異化教學。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考慮
保障措施:
1.組織保障:成立縣政府工作專班,明確部門責任清單。
2.資金保障:財政優先支持教育,確保經費專款專用。
3.監督機制:分階段督導(縣級自評→市級復評→省級驗收→國家認定),動態監測整改。
4.技術支持:電力、通信部門保障校園網絡和電力穩定。
下一步工作:
1.分階段推進:2024年啟動宣傳動員,2025年完成摸排整改,2026年迎接國家認定。
2.重點攻堅:加快城區學校擴容,嚴控“大班額”;強化教師交流激勵,優化農村信息化資源供給;完善“家校社”協同機制,保障特殊群體權益。
八、解讀機關信息
解讀單位:金寨縣教育局
解讀人:督導室胡慶菊
咨詢電話:0564-7065331
地址:金寨縣梅山鎮新河南路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