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至6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體物理中心程福臻教授、蔡一夫教授一行到我縣調研鄉村振興工作。
調研組到紅軍廣場、革命烈士紀念塔重溫大別山革命精神,到梅山水庫詳細了解這一治淮工程的歷史貢獻與生態價值,感受“治水興農”的實踐智慧;到西茶谷面沖茶葉主題公園,考察高山茶產業與文旅融合發展的創新路徑;深入龍馬村龍沖組精品示范村創建點和產學研基地實地查看示范村項目和15米射電望遠鏡建設進展。
龍馬村作為中國科大連續十年定點幫扶村,已從昔日的深山貧困村蛻變為鄉村振興示范標桿。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4萬元,2024年交通主干道、安全飲水、污水處理實現全域覆蓋,1500畝高山有機稻田與600畝茶園形成特色產業鏈,科教研學基地、科普宣傳教育、燕小窩民宿文化、三龍井露營基地等正在探索一體化鄉村發展新場景。調研團隊對村莊“一年一跨越”的“龍馬速度”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是將高校智力資源與地方生態稟賦深度融合,探索出可復制的鄉村振興模式。
調研組在龍馬村召開研學討論交流會,燕子河鎮匯報15米射電望遠鏡建設歷程和規劃方案。調研組對龍馬村依托15米射電望遠鏡產學研基地構建的“科教研學+生態旅游”發展模式表示認可。針對未來發展,調研組建議,在產業升級方面,要深挖“龍馬精神”文化內核,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創IP體系,可以聯合安徽藝想加文化傳媒等專業機構,開發天文觀測主題研學產品、特色農產品包裝及數字文旅項目等;在科教融合方面,倡議建立高校天文社團聯盟合作機制,通過“大型射電望遠鏡科普教育基地”平臺,開展觀測數據共享、青少年科普志愿服務、國際學術會議承辦等多元化合作。